最近有个重磅消息刷爆朋友圈,国家开始直接给生娃的家庭发钱了,不是消费券也不是扶贫款,这次是实打实的“催生补贴”。
简单来说就是:只要生孩子,政府就给你发钱。
具体多少呢?每年给3600块,一给就是三年,加起来正好10800元。
换算成每月的话,相当于每个月白拿300块奶粉钱。
最让人放心的是,这笔钱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,直接到账,不用担心被挪用或者克扣,这点确实让人踏实。
先别急着说“就这点钱还想骗我生孩子”,让我给你好好算算这笔账。这钱可跟以前那些补贴不一样,有三个特别之处:
第一是“简单粗暴”。
不管你在北京上海还是十八线小县城,不管你是头胎二胎还是三胎,只要添了新宝宝,钱就直接打进你账户,中间不经过任何人的手,连村干部都摸不着。
展开剩余78%这招够狠吧?彻底堵死了挪用贪污的路子。
第二是“中央兜底”。
这笔钱大头都是中央财政出,地方只需要象征性掏点。比如东部地区中央出85%,西部更是夸张到95%。
其实就是经济发达地区多纳税,通过这个方式反哺全国。
第三是“叠加暴击”。这3600块只是基础款,地方还有自己的“加码套餐”。
像江苏无锡生二胎直接给1万现金,三胎直接砸4万。
湖北天门更给力,二胎一次性补2.88万,之后每个月还有1000块,一给就是36个月,要是生三胎,各种补贴加起来能超过10万,买房还能额外拿购房补贴。
就靠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,天门居然把人口下滑的趋势给扭过来了,还实现了增长,可见补贴到位了真能起作用。
除了国家和地方,不少企业也加入了“催生”队伍。河南老君山文旅集团,家里生了双胞胎的,最高能领6万补贴;携程的员工,只要入职满3年,生二胎每年给1万,连给5年;小鹏汽车也有政策,符合条件的员工生二胎,直接发1万奖励。
这么多补贴加在一起,可不是个小数目。
而且国家还在推“免费学前教育”,以后幼儿园可能全免费了,这就意味着养孩子的一大笔开支省了。
再加上现金补贴,对大城市的人来说可能不算啥,但对三四线小城和农村家庭来说,那真是解了燃眉之急。
有人可能会吐槽:在大城市这点钱够干啥?
确实,在深圳可能连孩子一个月补习班都不够,但国家这招本来就不是冲着北上广深去的,这叫“精准催生”策略。
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,养个孩子到18岁可能20万就够了。每年白拿3600,相当于直接报销了18%的育儿成本,更别说那些地方补贴给得狠的地区,生个孩子等于提前把大学学费都挣回来了。
为什么中央要掏这个钱?
这里就得说中央财政的“转移支付”功能了,就是把东部发达地区收上来的税,补贴给中西部的家庭,鼓励他们多生孩子。
毕竟在深圳这样的地方,一套房动辄400万,每月300块补贴连停车费都不够;养个孩子到大学,少说上百万,那点补贴确实没吸引力。
但在农村就不一样了,养育成本低很多,有的地方20来万就能把孩子养到18岁,平均每年1万多,这3600块就能帮上大忙。
国家其实心里有数,主要就是鼓励那些养娃成本不超过30万的家庭多生。
有人担心:这么搞会不会降低育儿质量?
还真能!
因为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公立医疗和教育体系。靠着公立医院和公办学校,就算不花大价钱,照样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。这些孩子通过高考考上985、211,然后到东部地区发展,这不是挺好吗?
过去30年,我们国家的人才不就是这么培养出来的?不是说非得大富大贵才能改变命运。现在东部地区的人不愿意生孩子,反而给了中西部的年轻人更多机会。
再说了,东部的不少财富本来就是中西部年轻人创造的,通过转移支付反哺回去,既公平又合理。
其实说白了,鼓励生育主要是针对那些本来就愿意生的人,不是强迫不想生的人。国家越发达,医疗水平越高,人活得越久,老龄化就越难避免。
鼓励生孩子不是要扭转老龄化,而是想对冲一下,让老龄化来得慢一点,别太早影响国家发展。
我们真正要避免的是“未富先老”,趁着还没完全进入老龄化,抓紧用AI革命创造更多生产力,到时候才能养活、养好所有人。
所以啊,别看这每月300块不多,加上各种叠加福利和配套政策,对需要的家庭来说,真是雪中送炭。
国家这波操作,既考虑了当下的生育意愿,也为长远发展铺了路,不得不说挺有远见的。
(转自心善若韵)
发布于:广东省南京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